中国模具制造行业驱动与制约因素

1. 驱动因素:

 

1.1 国家政策为模具制造行业的腾飞铺平道路

 

模具的制造水平、制造工艺、精确程度对一个国家的制造业而言极为重要,极大部分的制造行业都需依靠模具产品进行原始的生产加工。为加快中国制造业实力的提升和转型升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模具制造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近年来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模具制造行业的发展。2009  年中国国务院颁布

《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要重点支持发展大型精密型模具、高精度、智能化、数字化测量仪,高档精密磨料磨具等。”

2016 年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出台了《模具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引纲要》,指出到 2020 年,中国模具制造行业要实现模具产品精度和寿命的提高、提高高档模具自给率和模具产品国际贸易额占比,同时还要在人均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缩小与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差距,并将高强度板热压成形用模具设计、制造技术明确为模具行业“十三五”关键技术研发项目。随着中国”工业 4.0”的加速推进和《中国制造 2025》的提出,未来中国模具制造行业在红利政策的支持下,其技术实力和创新水平将会不断提高,发展前景一片向好。

1.2 下游行业的需求推动模具制造行业技术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模具制造行业下游的汽车、家电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等行业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明显加快,这给模具制造行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下游市场需求,中国模具制造行业正在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产品研发以制造出高附加值的模具产品。一部分模具制造企业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精密机械设备,学习发达国家模具制造业的先进工艺,并导入发达国家模具企业的流水线作业管理流程, 来加强各类精密模具、压铸模具等的开发、设计和制造,以此来满足下游行业对于高精尖模具产品的需求。另一部分模具制造企业开始提前介入模具产品开发流程,与模具下游需求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或与高等院校进行技术合作,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进行设计决策、模拟分析和设计,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由此可见,下游需求端对模具产品的要求正在有力地促进行业技术的进步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1.3 海外需求助力中国模具制造行业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使得模具产品的需求方和生产方在全世界均有分布。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和模具制造大国,一大部分民营模具企业纷纷成长起来。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模具制造行业的综合能力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中国的模具质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且由于中国拥有较低廉的优质劳动力资源及较好的技术基础和基础配套设施,中国的中、低档模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着较大的价格优势,部分模具产品的价格甚至只有国际市场同款产品的几份之一。良好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驱使国际市场对于中国模具产品的需求量剧增,海外巨大的模具需求对中国模具制造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模具产品出口总额达到 55.6 亿美元, 同比上年增加 2.4%。在海外市场庞大的需求驱动之下,中国模具制造行业未来将会稳步向好发展。

 

2 制约因素:

 

2.1 行业标准化程度较低,行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模具制造行业属于工业产业,因此对于标准化的制定极为重要。模具行业标准化主要包括模具标准件的生产、应用以及模具技术标准的制订和执行、贯彻和推广等工作。在日本、美国、德国等模具制造行业发达国家,模具的标准化工作已有近 100 年的历史,模具标准的制订、模具标准件的生产与供应,已形成了完善的体系。中国模具制造行业由于起步较晚, 宣传和推广工作力度小,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模具制造在标准化水平较落后,模具标准件品种规格少、供应不及时等问题长期存在,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不高。中国于 1983 年成立了“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模具制造行业的相关标准化工作才开始进行。近年来虽然由于外资企业的介入,模具制造行业标准化程度已有较大提高,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模具制造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模具制造行业的发展。

 

2.2 专业人才缺失,限制了产业实现协同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模具制造行业正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现阶段中国是世界模具生产大国,但是由于起步时间较晚且发展时间不长,中国模具制造行业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缺乏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中国模具制造行业专业人才相对匮乏。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模具制造行业目前从业人员约为 620 万左右,但模具设计师仅有 60 余万。此外,据中国劳动部门的相关调查显示,企业对模具制造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地区,模具开发人员、设计人员、维修人员等已成为劳动市场上最紧缺的人才之一。另一方面,模具制造行业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经验的行业,通常一个模具制造专业人才至少需要拥有 3 年左右的实践经验,模具设计工程师所需要拥有的实践经验则更长,通常需要 6-7 年的经验积累。中国一些高校尽管在近年来纷纷在校园设立了模具相关专业, 但是受软硬件条件的限制,培养出的学员实际技能不够。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职业培训班,由于缺乏规范的职业标准及师资力量,学员质量良莠不齐。由此可见,专业人才的缺失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国的模具制造行业发展。

 

2.3 外资企业的挑战及自身研发能力薄弱,制约了行业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外资企业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国际模具制造行业巨头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本土模具制造企业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得到了提升,但是中国本土模具制造行业因此而面临国外先进技术与高质量品质的挑战,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以广东省为例,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广东省的模具加工销售和服务机构约有 2,100 多家,但大部分都是为模具产品代工的加工厂,拥有自主品牌和研发能力的企业却不足一百家。由于缺乏自有品牌和研发创新能力,目前中国每个工人平均每年创造模具产值约合 1.5 万美元左右,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数据大致是 10 万到 20 万美元,有的甚至可以达到 25 万至 35 万美元。中国国内企业开发能力相对薄弱、缺乏知名品牌,导致了在国际市场中常处于被动地位,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深耕卫浴模具与消费电子模具20载
专业团队全程护航,从图纸优化到量产无忧
7×12小时快速响应,技术问题即时解答
获取您的专属模具方案,只需一次对话

资源中心

了解行业最新动态